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地方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

来源:梧州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20 09:4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0 引言 慕课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一头连着教育资源,一头连着无数学子。经过6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慕课建设和应用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12500门上线课程,2亿多学习人次

0 引言

慕课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一头连着教育资源,一头连着无数学子。经过6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慕课建设和应用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12500门上线课程,2亿多学习人次。如今,我国慕课的数量和应用规模双居世界第一[1]。但处于快速成长期的慕课仍面临着一些问题与不足,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更大的提升,才能行稳致远。

当前,各高校都在积极应对慕课带来的挑战,借助慕课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升[2]。就地方院校而言,受办学时间相对较短和办学资源相对短缺等因素的影响,慕课应用发展相对缓慢。在当前“互联网+教育”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地方院校更应该把握慕课发展带来的机遇,将慕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凸显办学特色的一剂良方,积极推进慕课建设和应用,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内化慕课理念,基于慕课探索适合本校的新教学模式。

本文将结合本校“计算机应用基础”(原“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实际情况,介绍如何在“边建边用边改”的实践中探索基于慕课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混合式教学,通过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改革的对策。

1 地方性高校本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面向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基础,旨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1 教师情况

1.1.1 教师队伍有缺口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未得到充分发挥。一方面,大多数学生习惯了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因此还不太适应探究式学习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在自主操作的实践环节中,往往容易处于精力不集中或无所事事的状态,或者受到手机等外在因素的干扰,表现出学习的主动性较差。

目前,担任本课程教学的教师队伍由信息技术基础教研室的专任教师、其他专业教研室的部分专任教师和一些兼课的行政人员组成,总人数约15人。而每年入学的非计算机专业人数约4000人左右,且人数还在逐年增加。这样一来,授课教师的教学任务愈加繁重,势必影响教学质量。此外,师生课外互动不足和个别指导时间不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学效果。

目前,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已在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深入推进,各项规定内容的逐渐完善,监测成果质量必将稳步上升。作为一项对国民经济、国家决策具有指导性作用的项目,每一位测绘质检工作人员都应秉承科学实践、积极创新的工作态度,扬长避短,探索出一套更先进、可行的质量控制方法,使成果质量更加科学可靠,满足更多、更广泛的应用需求。

在学科交叉融合加速和新兴学科不断涌现的大背景下,作为大学生信息技术的基础课程,本课程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既要覆盖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知识要点,同时又要兼顾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不同需求。一些985和211高校目前已在类似课程的内容中逐步引入了大数据、AI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因此,我们也需要在本课程中逐步引入一些新兴技术知识,以及服务于各专业应用的基本技能。然而,本课程学时数已从68学时减少为51学时,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就更加突出。

1.2 学生情况

1.2.1 学生基础水平差别大

由于制造业企业所得税结构受各国税制结构因素的影响,因而制造业企业在税基设置、税率水平、税前扣除、税收优惠等方面也迥然不同。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的积累和总结,课题组初步确定了建设面向梧州学院学生的课程资源,并引导学生学习慕课,再强化教师面对面实践指导的教学策略。如下页图1所示,教师基于慕课开展混合式教学,一方面,引导学生借助电脑或手机利用“线上”慕课资源灵活地开展自主学习;另一方面,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纯慕课所缺失的师生面对面的“线下”互动学习情境,精讲重要知识点,并根据学习反馈突破难点。加强实践操作指导也是本课程“线下”教学的重要环节,一对一差异化的个别指导和“翻转课堂”等形式能够弥补慕课教学在实践操作方面的不足,面对面的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瓦尔拉莫夫《傻瓜》中的成年礼原型 ……………………………………………………………… 赵婷廷(1.79)

2 借助慕课进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作为“互联网+教育”的产物,慕课在教与学方面的突出特征[3]为我校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基于慕课对本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有以下四个方面。

2.1 慕课可落实学习者的中心地位

教师通过建设慕课资源,引导学生借助慕课资源自主开展学习活动。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及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学生高效率学习的能力和适应信息社会的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基于慕课开展教学活动也将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讲授”的负担。

2.2 慕课可重构课程的教学内容

慕课建设可改变传统教学“线性罗列”的教学内容,提高知识的获取效率;同时,教师在建设慕课资源时,可以根据需要扩展课程教学内容,把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应用的需求和新兴技术的学习内容引入进来。

苏:我们跳舞时,人数不限,男女老少手拉着手,把火塘或场院围一圈,沿逆时针方向边歌边舞。舞蹈开始时,男子在前,女子在后,呈弧形排开,连臂踏歌。先由男女轮唱一遍舞曲,然后共同起舞,速度由缓慢逐渐加快。舞至激动时,领舞的男女加快舞步,带头变换动作,时而双腿交替着地,时而左右旋转,男女相互竞争,气氛十分热烈。舞至高潮时,众人会齐声高歌,以吼声助兴。当年,我在北川教舞蹈的时候,整条街都被我们吼起来了,歌一唱,舞一跳,屋子都要被抬起的感觉。现在我还在想那种感觉,好安逸啊!

2.3 慕课可突破学习方式的时空局限

学习者借助移动终端可以随时随地访问课程学习资源开展自定步调的自主学习,突破了传统课堂对学习活动在统一时间、地点和进度等方面的局限,这种开放式的学习满足了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需学习。

2.4 慕课可创设社交化的学习环境

在如今“互联网+”的背景下,混合式教学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经过20余年来不断探索与实践,学者们对混合式教学已达成了基本共识,认为混合式教学将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常态”[4]

虽然慕课对中国高校的教学带来了机遇,且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出现了课程完成率低、互动反馈不足和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因此,课题组尝试基于慕课以混合式教学的模式进行教学改革。

3 混合式教学的内涵

通过创设学习社区,慕课为学生提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的平台。

现有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尽管水平参差不齐,各有千秋,但是至少初心都是好的,都是想为工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顺便争取一点研发经费。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混合式教学的概念[4]正式演变为“基于移动通信设备、网络学习环境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人们从学生的视角对混合式教学进行重新理解,开始关注这种新的“学习体验”带给学生的改变和提供的学习支持,真正去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所谓混合,不仅仅是面对面教学与在线教学的混合,更是“以学生为主体”学习环境下教学与辅导方式的混合。

随着混合式教学概念的演变,采用混合式教学的目的不再作为在线教学的辅助去部分替代面授课堂,而在于促进和改进课堂教学,从而实现提升和改善学习效果。混合式教学兼具在线教学与面对面教学二者的优势,能够将移动通信、互联网等技术有机地整合到学习活动中,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并且根据课程特点和师生的需求,灵活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支持,真正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近年来的实践和研究结果表明,比起传统的纯课堂面授教学,混合式教学的确能够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4 “以学生为主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初探

4.1 混合式教学的前期基础

2008年起,课题组开始探索基于网络资源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建设“计算机文化基础”精品课程资源,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开展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因为本课程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所以我们将网络教学资源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延伸,方便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提高其学习效率。

想起来曾经有个小女孩打电话到电台给妈妈点歌,主持人:“为什么要给妈妈点歌呢?”小女孩:“妈妈上班很辛苦,周末还不能好好休息,要找各种作业给我,还要带我去各种兴趣班。这个时间,妈妈还一边看手机一边看我学跳舞。”主持人很感动,问要点什么歌呢?小女孩:“《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4.2 混合式教学的教学策略

近年来,随着慕课在国内外高校不断推广,课题组也开始着手慕课建设和应用,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教什么、如何教、教得怎么样”和“学什么、如何学、学得怎么样”,以及如何处理“线上”和“线下”的关系等问题。

1.2.2 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

1.1.2 教学内容待完善

1982年,中共中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各种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那时汤家湾所有的社员都集中在一起分土地,每人都分到了一亩三分地,奶奶拿着红红的土地承包证,看了又看,证上写着家里分到了六亩五分地,这让奶奶脸上的笑容久久不散。勤劳的爷爷奶奶用心耕耘自家承包的土地,面朝黄土背朝天是他们经常的状态,但是这样的劳累之后,是秋天田间漂浮的稻香,是孩子吃饱饭后开心的笑容,是越来越好的生活。

图1 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慕课建设方面,为了让慕课资源更具有针对性,课题组依据本校学生的学情规划和设计教学资源,挑选基础性较强的知识点和重难点操作内容制作成系列微课视频,并为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操作任务。

教学实践方面,教师按进度引导学生在课内或课外自学线上慕课平台的微课视频和课件;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线上的学习反馈进行重难点精讲或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或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作演示或课题汇报,以巩固线上自学内容。在比较重要的实践环节中,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完成操作任务,必要时才参考实训指导书的操作步骤或慕课平台上相应的操作视频;教师在教室中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收集学习反馈,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地辅导。如发现学生在实践中存在共性的问题,就通过教师点评或师生协作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进而解决这些问题。

4.3 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效果

2018年以来,课题组在部分班级试点了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数据表明,混合式教学提升了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试验地设在大兴农场农业技术研发中心水田区,该地区属于第三积温带下限,气候类型为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土质为草甸白浆土,有机质4.42%、碱解氮161.4mg/kg、速效磷mg/kg、速效钾131.25mg/kg、PH值6.3,耕层 20cm。前茬为老稻田,秋旋耕。

从学生课堂表现来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由于学生可基于慕课平台的资源灵活地开展自主学习和操作练习,不管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还是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都能按自己的节奏去学习。面授课堂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故学生课堂上精力不集中的现象明显减少,几乎没有学生旷课。再者,在学生自主学习或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会在教室中不断观察学生的情况,督促和引导学生更好地基于慕课开展自主学习,并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支持。通过这种“一对一”的面对面互动方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有效提高。

从学生考试成绩来看,试点班级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的平均分高于该批次学生的平均分,且优秀率明显高于其他班级。可见,“以学生为主体”的混合式教学实践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提高了学习成效,教学效果对比数据如表1所示。

从学生反馈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认同和接受本课程所采用的混合式教学,且学生能认真完成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任务。从学生评教数据看,尝试混合式教学的班级学生对本课程的满意度较高。

新生入学时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参差不齐。由于学生的来源地、家庭条件不同,以及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程度差别较大,故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差异非常大。出生在城市的学生大多拥有专用的计算机,从小接触就开始计算机;而有些来自农村的学生没有自己的计算机,在中小学接受信息技术教育也有限,故不同的学生之间计算机基础的水平差别较大。

表1 教学效果对比数据表

班级期末各批次整体平均分期末各班级平均分优秀率试点班级1其他班级1其他班级27174.522.5%67.66.1%70.36.9%试点班级2其他班级3其他班级48284.352.5%79.436.8%83.340.0%试点班级3其他班级5其他班级670.477.118.5%60.83.6%66.27.4%

5 教学实践的总结和分析

经过前期的探索,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5.1 教学设计方面

教学设计仍需更多创新。微课视频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资源。微课视频的设计和制作需打破传统思维的禁锢,针对不同知识点,开创不同常规的教学设计。

5.2 互动交流方面

师生互动交流仍需加强。慕课平台在互动方面的功能还需完善。今后将基于慕课平台创建学习社区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区互动,并加强教师在线上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引导和指导。

5.3 练习方面

练习自测功能仍需完善。课题组将继续完善慕课平台上的练习,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练习资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加强练习,掌握自己的学习成效,以便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本文结合使用Solid185单元和Solid186单元,按照ANSYS建立模型的基本步骤,建立升降施工平台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10]。整个模型结构共划分了1 022 565个单元,有限元模型如图2所示。

5.4 辅导方面

个体化差异辅导仍需加强。在大班教学且没有助教的情况下,教师很难做到一一辅导。今后将研究激励机制来促进生生协作,充分发挥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的积极作用,帮助动手操作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营造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5.5 数据分析方面

慕课平台学习行为分析功能仍需增强。今后将加强对学生“线上”学习行为分析,进而发现本校学生“线上”学习的规律,及时调整“线上”和“线下”互相融合的教学策略,以进一步提升混合式教学的效果。

6 结语

在不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作为高校教师的我们要围绕“让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的思路,积极发挥慕课的优势,结合地方院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本科人才。

(2)斯特林发电机的能量损失和 损失分别占了总能量损失和总 损失的绝大部分。所以提高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效率的关键在于提高斯特林发电机的转换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烁.中国慕课,促进“互联网+教育公平”[N].人民日报,2019-04-22(009).

[2] 汪琼.高校面对慕课:机遇与挑战[J].中国高等教育,2015(24):7-8.

[3] 吴维仲,关晓辉,曲朝阳.“慕课”浪潮引发的高校教学改革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90-194.

[4] 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3):13-24.

Research on the Hybrid Teaching Mode for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hen Jia1,Wu Feiyan2

(1.2.Wuzhou University,Wuzhou 543002,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evolution of “Internet plus Education”,the constrution of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 has made online education be recognized by the universities and different lines of the society in our country.Local universities have also gradually pushed the construction of MOOC and the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practice in this regard.Taking the course of “Fundanental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in Wu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taking into account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university,analyzes the practice of the student-centered hybrid teaching mode combining.Subsequently,it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existing problems.

[Key words]MOOC;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tudent-centered;Hybrid teaching mode

[收稿日期]2019-09-18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8JGA278);梧州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Wyjg2017B025);梧州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基金资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35(2019)06-0064-06

[作者简介]陈佳(1982-),女,重庆大足人,梧州学院大数据与软件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数字图像处理。

吴飞燕(1988-),女,广西藤县人,梧州学院大数据与软件工程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信息化教学、数字媒体技术。

(责任编辑:覃华巧)

文章来源:《梧州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wzxyxb.cn/qikandaodu/2020/0520/340.html



上一篇:民族体育文化对少年儿童体智能健康发展的作用
下一篇:数字虚拟技术背景下室内设计研究

梧州学院学报投稿 | 梧州学院学报编辑部| 梧州学院学报版面费 | 梧州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梧州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梧州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