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政治选考阅卷中发现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以年月浙(2)

来源:梧州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7 14:3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四)思维逻辑不清晰 36题重点突出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和科学的逻辑推理能力,然而,学生的材料分析失分主要原因就在于逻辑思维不够缜密、不够辩证。

(四)思维逻辑不清晰

36题重点突出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和科学的逻辑推理能力,然而,学生的材料分析失分主要原因就在于逻辑思维不够缜密、不够辩证。在第(1)小问中,许多考生不能基于材料推导理清马路经济与促进就业、方便消费、推动社会再生产、拉动经济增长之间一层又一层紧密的逻辑关系。在第(2)小问中,部分考生仅有宏观思维,提出的举措非常笼统,如“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但不能进一步细化到“减税降费”等更为细致的举措。第(3)小问,考生的问题便是集中在不能找准“矛盾的主次方面”,本题考查的原理特征就在于马哲的辩证性,不能辩证分析材料必然导致本题得分低。此外,一些考生的答案还存在着凌乱、没有层次,想到什么写什么、会背什么写什么,凑字数、照抄材料等现象,都反映了学生不会解读材料,不会用科学、缜密、辩证的逻辑分析材料。

三、 教学建议

(一)夯实教材基础知识

教材基础知识是高考命题的直接依据,落细、落全、落准、落实基础知识是一切的前提。这要求师生在日常教与学中要以教材为本,既要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突出主干,又要细化学科概念和原理。在授新课时教师要借助生活情境,设计活动型课程和思辨性议题,通过追问、反问、互问等帮助学生加深思考和理解。学生在复习备考时要全面、系统,也要深入、精准,头脑中应形成“模块—单元—课—框—目—段”层级清晰的知识体系,提高熟悉和理解程度,以便在答题时能灵活调动所需知识。

(二)提高审题解题能力

在夯实基础知识之上,掌握科学的审题、解题方法和技巧也必不可少。

在审设问方面,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题型并归纳整理不同类型的主观题答题方法,如体现说明类、原因依据类、建议措施类等。其次,明确设问中是否有特定的主体指向,如党、政府、企业、消费者、劳动者等,切不可在答题时张冠李戴。最后,明确本题的知识指向,既不能搞错教材模块,也不能错误地将知识范围扩大或缩小。

在审材料上,教师要让学生加强训练,对材料进行全面阅读、精准提取和有效解析。学生不能一味从考查的书本知识出发去寻找与材料的结合点,更要学会立足材料,揣摩命题意图,做到“要什么答什么”。学生要逐字逐句阅读,圈出关键字词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划分层次分析材料逻辑,透过材料现象探究背后的本质,最后结合书本形成缜密答案。

此外,师生要抓住有利时机,做好日常测试和试卷讲评工作。好的习惯依赖于平日的养成训练。学生在每一次作业和考试中都要书写规范,选择符合要求的中性笔,写字字体适中、字间距行间距合理、整齐干净、层次清晰的主观题答案。部分学生平日作业懒得动笔写主观题,有的老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常会选择口头回答代替书面作答,这些做法都会导致学生欠缺专业的书面表达能力。因此,学生必须勤动笔,试着模仿高考参考答案,养成熟练运用学科术语、书面表达的答题好习惯。在每次答题和讲评之余,更要主动自觉反思。反思也是练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要反思自己的错误,将老师讲评的内容消化吸收,使其真正内化于心,从而外化于之后的答题中。

(三)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政治选考试题命制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紧紧围绕当下的热点话题选取素材,凸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生活气息。因此,教师要注重高中思政课与社会大课堂的结合,引导学生在平日关心社会生活、关注重大事件、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政策,开阔思维视界。

一方面,在日常备课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利用、挖掘、开发教学资源,设计活动型课程,采用议题式教学,将社会热点和时政新闻作为教学素材带入课堂。另一方面,在课后,学生要通过电视节目、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大众传媒收听收看国内外时政新闻。需要注意的是,无论课内或课外,对于时政热点都不能走马观花,师生必须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现象事件与教材理论知识的联系,尝试运用学科理论知识探究、论证问题,并能积累熟记相关的时政术语。同时,面对纷繁的网络信息资源,师生要注意鉴别真伪是非,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网”“环球时报”等知名度高的官方主流媒体,切勿被一些外媒的错误腐朽思想所污染。由此,学生方能提高国家政治认同,树立科学精神,具备法治意识,实现公共参与,让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效。

文章来源:《梧州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wzxyxb.cn/qikandaodu/2021/0727/686.html



上一篇:让学生成为一个知识的发现者
下一篇:论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梧州学院学报投稿 | 梧州学院学报编辑部| 梧州学院学报版面费 | 梧州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梧州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梧州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