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多元文化视域下的大学音乐教育管窥

来源:梧州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0 12: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世界多元文化融合的背景下,大学音乐教育也迎来了创新机遇。新时期的音乐互动,更看重学生的音乐审美力、音乐领悟力、音乐创新力、音乐表现力等综合素质,教师应基于多元文

在世界多元文化融合的背景下,大学音乐教育也迎来了创新机遇。新时期的音乐互动,更看重学生的音乐审美力、音乐领悟力、音乐创新力、音乐表现力等综合素质,教师应基于多元文化视域,吸收丰富的音乐元素,促使学生大胆展开音乐想象,遨游在艺术的天空,感知音乐的奇妙多彩。这就要求我们抓住教材的重点,但超脱于教材的束缚,改变照本宣科的教学习惯,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探寻更加多样化的大学音乐教学思路。

一、多元文化视域下的大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阻碍

(一)教学方式单一

音乐的体系较为丰富,但音乐的教学方式却是老生常谈,在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早已经与艺考等相关指标关联起来,教师比较看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学生潜在的音乐素养,比较看重“标准答案”,而忽视学生的创新创作,很多音乐课程都停留在一些国内音乐的基础层面上,且现代的音乐内容占比较大,一些比较传统的音乐、民族化的音乐、国外的音乐等鉴赏机会很少。教师看重音乐知识的专业性,忽略了学生不同的音乐感受力,在比较单调的教学模式下,很多学生原本是觉得音乐有趣而选择课程,结果却很快丧失了兴趣,感觉学习压力较大。部分学校缺少独立的音乐教室,如民族音乐教室,或是缺少国外音乐乐器、国内音乐教学微课课件等。若是学校本身的音乐设施比较单一,而教师又缺乏对现有资源的整合能力,就会形成学生基数大、学校设备与资源供应不匹配等问题,在这种不对等的教育形式下,学生们所学到的音乐知识必然限制在一定的环境下,而变得“坐井观天”[1]。

(二)教学内容不合理

我国音乐教学向来有失偏颇,如过于注重国外的作品而忽视我国的民族音乐,过于注重现代的作品而忽视古典音乐,也可能是反过来的问题。总之,我国音乐教育缺少一个多层次的教学系统,学生们对音乐的认知中始终存有一块空缺。在音乐的教学中,部分教师比较看重实践结果,直接跨过音乐的理论、背景、内涵等内容,直截了当地开展音色音调训练;部分教师又比较看重理论,压缩了实践训练的时间。总的来说,教师都缺乏对音乐教学内在价值的挖掘,部分学生掌握了发音技巧却缺乏音乐情感共鸣,部分学生具有审美意识却欠缺技巧性发音锻炼,在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思维进行教学,鲜少考虑学生的心情,帮助学生去缓解紧张的情绪,缺乏对学生音乐表达中情感、情绪的引导,导致一些学生虽然艺术表现力较强,但对一些特定的场合存在心理抵触而难以发挥[2]。

(三)学科之间缺乏联系性

音乐与其他学科可以相互交融,传统音乐可以与古诗词、文言文等联系起来,民族音乐可以与相应的着装联系起来,国外音乐可以与其产生背景与历史活动结合起来。音乐具有一定的地理性特征、人文化特点,不能总是局限于学科本身内容的教育。而在大学音乐的教学中,教师本身缺乏多学科的知识整合能力,没有结合当代的音乐教学多元体系,进行多视域的教学思考,没有纵观世界的音乐形态,只在较为狭隘的市场需求下,进行音乐单一学科的互动,那么学生基本也就被困束在音乐学科范围内,而不能把音乐所学转换为生活所需[3]。

二、多元文化视域下的大学音乐教育价值

(一)紧跟时代衍生音乐脚步

一个时代的到来,通常会催生很多文化产物,如网络流行语,也会自然地催生不同的音乐形态,如喊麦。虽然一些音乐的时代衍生品有着很强的商业特征,且与传统的经典乐曲相比,更显低俗,但不可否定的是,一些口水音乐的流传度十分之快,几乎很快就家喻户晓。在多元文化视域下,音乐就是要雅俗共赏,既要了解经典的艺术作品,形成鉴赏品味,又要对现代的口水音乐形成理解,了解其运转模式,对口水音乐的传唱度有一定的剖析思维,对于质量参差不齐的网红、网络音乐,师生应从音乐的艺术视角、当代商业活动的视角等出发,了解音乐背后的附加值。音乐文化的多元融合,并非捧高踩低,不可否认,音乐的质量与品位有极大的区别,但从不同的鉴赏与需求视角出发,音乐是没有排名限制的。多元视域音乐教学,既能够从现代经济出发,对新形态音乐形成理解,又能够培养对不同品类音乐的鉴赏能力,对传统乐曲流传内涵的感知能力[4]。

文章来源:《梧州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wzxyxb.cn/qikandaodu/2021/0120/498.html



上一篇:重庆市市民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态度、行为调查
下一篇:精准扶贫背景下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梧州学院学报投稿 | 梧州学院学报编辑部| 梧州学院学报版面费 | 梧州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梧州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梧州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