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人民日报对梧州城市形象建构的框架分析(4)

来源:梧州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9 06: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图3 经济类新闻报道走势 (三)社会形象:抗争与调适——“悲欢交加”的舒适城市 备受水患的沿江城。突发性自然灾害是影响地区媒介形象的关键性因素。

图3 经济类新闻报道走势

(三)社会形象:抗争与调适——“悲欢交加”的舒适城市

备受水患的沿江城。突发性自然灾害是影响地区媒介形象的关键性因素。梧州地处三江汇流之处,水患灾害频繁。在四个报道高峰中,有两个高峰是由于水灾严重产生的。在1994年19篇新闻报道中,有15篇和水灾有关;在2005年14篇报道中,有9篇与水灾有关,比如《扛沙袋 巡堤防 查险情 救灾民,五百余名将校军官奋战华南抗洪一线》《西江干流洪峰通过梧州》等。梧州的水灾常常和珠江流域各大河流联系在一起,建构了梧州水城形象,也隐喻着只要珠江流域发生洪水必然会影响到梧州的媒介印象。而在水灾的报道中,常见领导人的视察和指导,权威人物的出现推动新闻事件的社会影响,随着相关媒体的联动式报道和转发,梧州也随之进入更多人的视野,而“受灾”的形象也被更多人熟知。重大的自然灾害和权威人物的行为很容易让外界受众形成对梧州“水灾”的刻板印象。

安居乐业却偶有治安事件。梧州所辖区域山林众多,城区也是绿树成荫、群山环绕。自然环境是梧州的显著优势,这一优势也常见于《人民日报》。比如2011年6月2日的《防护林体系建设成效显著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梧州栽出“绿凤凰”》、2011年06月15日的《让百姓更有幸福感——广西梧州市城市森林建设纪实》等。此外还有许多关于农民工返乡、普通市民衣食住行的新闻稿。这些稿件报道了梧州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秩序等,从正面建构梧州自然环境优美、人民自得其所的生活。但是类似于偷盗、行窃或者突发火灾等时有发生,危害到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开放前沿到如今的借势发展。在80年代的新闻报道中,梧州市受国家改革开放的优惠和特殊政策,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比如改革开放初期梧州便恢复直达港澳的客运航线、成为全国对外开放地区之一、众多农副产品出口国外、外国人在华旅行不需要办理旅行证等。在科技创新方面,与国内领先机构共同研发新药品、新技术等。90年代沉寂一段时间之后,进入21世纪的梧州,借助毗邻粤港澳的优势,积极融入珠西经济带区域发展当中。

(四)文化形象:英雄文化和特色地域文化隐藏在报道之中

英雄人物是一种被建构的具有纪念意义的文化形式[6]。诞生于一个地区的英雄人物能够传播该地区的文化。梧州自古以来历史人物众多,在《人民日报》近四十年的新闻报道中,报道李济深先生的新闻虽然不多,但是在其一百周年的相关新闻报道依然能够让外界人士认识梧州。梧州是广西重要的革命之地,这里诞生了许多英雄人物。以李济深先生为代表的英雄人物见诸报端,能够让外界人士领会梧州的英雄文化。

除了英雄人物之外,梧州的少数民族文化、医药文化、骑楼文化、体育竞技文化等作为新闻报道的文化因子分布在各类新闻报道当中。每逢周年大庆,中央代表团都会来到梧州看望慰问群众。《人民日报》在报道新闻时,都以“各族群众”作为新闻标题,也曾以图片和文字介绍瑶族人民,由此隐喻地表明梧州是一个多民族聚焦地区。而梧州的特产蛇药、中草药等也以特写、会议新闻出现在报上,体现梧州的中医药文化。此外,梧州作为广西体育训练基地。每年的全国青年足球队冬训是《人民日报》报道的重点之一,表现梧州的体育竞技文化。

《人民日报》关于梧州地域文化的单篇新闻报道不多,但是梧州的文化形态已经渗透到各类新闻报道中。城市文化基因隐藏在各类媒介符号和新闻报道的叙事之中。然而值得反思的是,梧州龙母文化、舞狮文化、六堡茶文化、龟苓膏、冰泉豆浆等其他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却从来没有出现在《人民日报》中。

国家级媒体对梧州的新闻报道是全国、全世界人民认识梧州的一面镜子。其内容选择、报道角度、报道倾向性等和地方媒体不一样,具有一定的选择和建构框架。作为政治家办报的《人民日报》,在最近40年的涉梧报道中建构了一个立体多元而富有特色的地方城市形象。其呈现的形象结构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既有一般中国地方城市的共同特征,也有鲜明的个性化风格,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国家级媒体对地方城市形象建构具有放大效应,而主流党报对区域的报道更体现了官方的话语态度。鉴于此,梧州应该进一步深刻思考与国家级媒体的良性互动,采取积极主动的姿态去创造条件,塑造良好的形象。

文章来源:《梧州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wzxyxb.cn/qikandaodu/2021/0409/588.html



上一篇:临床路径教学方法在小儿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下一篇:三江话苍梧

梧州学院学报投稿 | 梧州学院学报编辑部| 梧州学院学报版面费 | 梧州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梧州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梧州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