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论学记教育知识的隐喻表征

来源:梧州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3 13: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学记》是记录中国古代教育活动的“活化石”,是中国古代教育认识自觉化阶段的思想体现。人类教育认识发展的逻辑顺序为:教育认识的事实化与人类早期的教育经验;教育认识的

《学记》是记录中国古代教育活动的“活化石”,是中国古代教育认识自觉化阶段的思想体现。人类教育认识发展的逻辑顺序为:教育认识的事实化与人类早期的教育经验;教育认识的自觉化和教育思想;教育认识的专门化和教育理论;教育认识的专业化和教育学。[1]教育经验、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学体现了人类教育认识的思想进程,中国古代教育属于“教育认识的自觉化和教育思想”的教育认识阶段。《学记》文本内容所呈现的教育思想,就是对中国古代教育知识的生动体现和高度凝练。

一、教育思想:《学记》教育知识的表达形态

教育思想是中国古代教育知识的表达形态,“教育知识以思想的形式存在有一个很长的时期,尤其在中国,在西方教育学和教育理论引进之前的整个古代,教育知识的主体形式就是教育思想”[2]。《学记》作为《礼记》中重要的教育篇章,是记载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经典文本。郑注孔疏既是《礼记》学术地位得以确立的标志,也是对《礼记》学术思想进行注疏的源头。在郑玄对《礼记》进行注解之前,《礼记》有《大戴礼记》(戴德)和《小戴礼记》(戴圣)之分,《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都可以统称为《礼记》,且因其为“记”不是“经”,所以不入“经”之列(汉代立“五经”,分别为《易》《诗》《书》《仪礼》《春秋》)。郑玄对《小戴礼记》作注之后,《礼记》就成为《小戴礼记》的专属名称,后人就习惯于用《大戴礼记》而不是《礼记》来称呼《大戴礼记》。同样,更因为郑玄本人在经学方面的学术成就和历史地位,使得《礼记》在唐代列入《礼经》(即《周礼》《仪礼》《礼记》)之列并立于学官用于取士。《礼记》由“记”而入“经”并成为“十三经”之一,使得《礼记》成为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经典代表,《学记》在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学术地位因此得以提升。

(一)学教之理:《学记》教育思想的整体认知

中国古代学者主要从教育思想的整体认知、文本诠释和逻辑结构等三个方面,来诠释《学记》及其文本内容的教育思想。首先,从郑玄开始站在整体认知的角度,来总体评价《学记》教育思想的整体特征。从汉代至清末对《学记》代表性评述术语详见表1①。

表1中国古代学者对《学记》的代表性评述术语评价者评述术语出处郑玄《学记》者,以其记人学教之义。《礼记正义》孔颖达名曰《学记》者,以其记人学教之义,此于《别录》属《通论》。《礼记正义》程 颐《礼记》中除《中庸》《大学》,惟《学记》最近道。《续礼记集说》朱 熹此言古者学校教人传道授受之序,与其得失兴废之由,兼大小学言之。《续礼记集说》芮城此篇记学非记礼,然礼固在焉。家塾党庠州序国学,立学之礼;皮弁祭菜小雅肄三,入学之礼;诏子天子曰无北面,尊师之礼。《续礼记集说》石梁王氏此篇不详言先王学制,与教者学者之法多是泛论,不如《大学》篇,教是教个甚,学是学个甚。《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姚际恒此亦是当时子书辑礼者,以其言学故采之。义近酯正,所乏精深之致。观篇中托物比兴,语似矜词采而子圣人之道,尚有未契合者。石梁王氏以泛论,目之可为有见。后儒但以其篇名言学,便极为推崇,力驳泛论二字之非,正未晓其义尔。《续礼记集说》纳喇性德窃案此篇:家有塾至九年大成,详言先王学制也。大学始教至学不躐等,及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与知四者教之所由兴,六者教之所由废,而长善救失及善喻继志,撞钟攻木记问听语,皆教者之法也。察于三者有志于学,察于四者有志于本,皆学者之法也。岂必与大学雷同,然后谓之非泛论乎。且篇中言大道至道,言敬道信道,言辨志先志,言游志继志,言敬业孙业,亦何常非所教所学之事,王氏之云不免于诬矣。《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姜兆锡石渠王氏曰:此篇不详先王学制,与教者学者之法,多是泛论。不如《大学》篇,教是教个甚,学是学个甚。愚按此篇义似浅,但塾庠序学,自一年至九年之教。又如始教七条,及时教退息之属,正是言学制与教学之法。盖《大学》篇是此篇归宿处,此是《大学》篇从入处。义有浅深而事无同异,未可以朱子独表章《大学》而遂轻议此篇也。《续礼记集说》

郑玄认为《学记》所包含教育思想的总体特征就是“记人学教之义”,就是关于学和教的教育思想。依朱熹所言,《学记》因论述学和教的一般原理,所以可通用于大学和小学,从此种意义层面来讲《学记》就属于“通论”,与石梁王氏所言“泛论”同义。后来学者对于石梁王氏“泛论”说的批判,并没有把握“泛论”说的实质,“后儒但以其篇名言学,便极为推崇,力驳泛论二字之非,正未晓其义尔”(姚际恒)。同样,姜兆锡认为,《大学》和《学记》之间是本末关系,《大学》之道是《学记》学教活动的根本所在,《学记》学教活动是实现《大学》之道的必由之路,《学记》与《大学》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由此看来,《学记》教育思想的整体特征就是记录学教之理的通论之作。

文章来源:《梧州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wzxyxb.cn/qikandaodu/2021/0223/550.html



上一篇:家长大课堂要办到家长心坎上
下一篇:教育知识的演进从单一走向综合以新教育实验的

梧州学院学报投稿 | 梧州学院学报编辑部| 梧州学院学报版面费 | 梧州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梧州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梧州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